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广播体操(1 / 2)

宋初夏从前在书上看过——以松煤和杂脂漆滓烧烟,制成的墨油润光亮,精黑如漆,故而称之为“漆烟”。

漆烟墨耐存,但这三条墨块一看就有好些年头了,却仍泛着油光儿,程大郎必是费了不少心思,一直好生存放着。

“程大伯,这墨你存了很久吧?”宋初夏问道。

程大郎盯着墨块颇有些出神,听宋初夏一问,才回过神道:“可不是嘛,满打满算也有二十年喽。”

二十年……

宋初夏不是没见过保存多年的墨,那是在现代,这条件落后的古代如何比得?可见这墨的确质量上乘。

只是她见程大郎极为珍视此物,且如今只是小儿学字,用这好墨岂不等同于杀鸡用牛刀?

宋初夏摆摆手就想说不要。

程大郎却笑呵呵地把墨块往她手里一堆,道:“周郎君从前想过教我念书识字,只是没来得及,便把这墨留给了我,让我存着以后用。”

以后用?可程大伯离了笔墨铺子就回村里来了,哪里来的以后?宋初夏有些不解。

程大郎接着道:“郎君叮嘱我,日后还是要读书识字呐,说是什么,读书能改变命数嘞。”面色略有羞惭。

这是周郎君平日里常爱念叨的一句话,是以程大郎时隔多年还记忆深刻,只是他到底还是成了个目不识丁的庄稼汉。

但一想到如今石头在跟着夏姐儿读书,这墨总算能派上用场,给孩子们使了,也不算辜负郎君一片好意。

程大郎笑意更深。

宋初夏闻言却杏眼圆睁。

她方才听见了什么?读书改变命数?这不就和知识改变命运一个道理……

好家伙,周郎君真乃她的知音也!不,应该是她们现代人的共同知音。

有机会定要结识一番才是。

宋初夏抚上因激动而砰砰跳的心口,暗暗下了决定。

夜里大雨成瓢泼之势,想来这场雨后,江陵地区便要迈入日渐肃冷的冬。

旁人都趁着雨夜图个好眠,唯独宋初夏还燃着灯盏,伏于桌前奋笔疾书。

家里没有适合幼童开蒙的书,要买也只能等过段时日她带大姐出城看病才能买。再加上,她并不十分愿意让这些孩子如同这个时代大多蒙童一样,上来就学《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书不是不好,只是对孩童们而言过于规矩。

想到上回教石头儿歌时,他那感兴趣又学得快的模样,宋初夏便来了灵感。

备课是她从前的日常工作,如今虽是要编写一本儿歌手册,但也只是把她记忆里的内容整理出来,本质上和备课相差不大。

屋外大雨啪嗒啪嗒落下,泥土混杂着青草气息弥漫而入。

伴着这股清香,宋初夏聚精会神地书写着,直至后半夜雨停时分。

天儿越来越冷,亮得也越发晚。

蒙蒙亮的清晨,宋初夏已经按时醒来,站在门口伸懒腰,等着孩子们的到来。

本来定好的晨跑课,因为下雨的原因,地上一片泥泞,不得已取消,改成在院子里集合。

村里能养活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田间树下摸滚打爬着长大的,自然比城里的小孩要结实许多。

除了宋忆柳和江澈二人,还未入冬,就把旧薄袄给裹上了,但仍单薄得很。

这怎么行,她得带着他们锻炼起来。

宋初夏转过身来,背对着众人喊道:“来呀,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

随即摆开一个奇怪的姿势。

孩子们无不是面面相觑,这怪模怪样的,是要跳大神吗?还是耍猴儿?却又不大敢贸然发问。

石头觉着自己来得早,算是众学生中的领头羊,有这个责任为同学们解疑答惑,便壮着胆子问道:“先生,这是做什么?”

宋初夏姿势一摆好,就有熟悉的音乐在脑中旋起。

她微微一笑,头也没回地答道:“做广播体操呀~”

……

学生们虽不明所以,但跟着宋初夏的动作乱捣鼓了几遍后,渐渐地竟也觉得身上热了起来,甚至出了一身薄汗。

到了这种程度,今日份锻炼就可以结束了。

不是所有人身上的衣裳都够厚实,有一两个孩子身上只着一件薄薄的麻布长衫,估摸还是由大人的衣服改了来穿的。

这种天气,继续发汗的话,歇下来时若被冷风一吹,难免不会感染风寒。

歇了一会儿后,宋初夏领着孩子们来到寸金堂,准备开始今日的课程。

昨日便已经把程大郎和水哥儿做好的毛笔分给了他们,村里娃儿有几个见过毛笔?摸着笔杆莫不是既欢天喜地又宝贝得紧的,还赶忙要拿家去给爹娘瞅瞅哩。

今日要学的内容不多,一是教孩童们学执笔,二是叫他们写自己的名字。

第二样事儿是石头学过的,他禁不住就跟邻桌的毛蛋炫耀起来,他可是会写自个儿名字滴。

孩童们的笔都是新笔,因此在学执笔写字前,得先开笔。

宋初夏跟前放着一小碗清水。

她先用手指从笔尖处开始,轻轻揉到根部,如此反复至笔毛全部散开即可。又在指上轻敲,弹开笔头浮毛,再没入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