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在古代做金牌夫子> 稻饭鱼羹江陵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稻饭鱼羹江陵人(1 / 2)

秋日的大夏乡,入目皆是黄澄澄一片,沿路稻浪随着秋风翻起金波。

车上的帘子被打了起来,江澈靠在窗边,看向外边的风景,嘴角微勾,旋起一个浅浅的梨涡,显然心情不错。

“很好看吗?”宋初夏问,见他看得入神,她也撇过头去看,发现不过是寻常的乡间景致。

“好看。”江澈点点头,又补充道,“以前都没见过。”

宋初夏哦了一声,都说农村人进城才觉得新奇,原来这城里人进村也是一样的。

大夏乡风光是不错,但再好看也耐不住天天看,她都快看腻了。

“你为什么不留下?”江澈忽地问道。

留下?留在……芝林堂吗?宋初夏愣了愣。

见宋初夏没吭声,江澈又转过头来,黑白分明的眸子清凌凌的,继续问道:“我看他们都很喜欢你,你在那里也很开心,为什么不留下来呀?”

这孩子,倒挺细致。

“家里的农活儿还得干,我娘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宋初夏靠在垫子上,懒懒地应道。

方才杨掌柜挽留她时,她回的也是这套说辞。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芝林堂的人很好,她待得也很开心,但却不能久留。

她不像木头那般在药堂做学徒学本事,将来若学成出师,便能同李大夫、盛大夫一样,成为一位可以治病救人的大夫,同时也掌握了一门可以长长久久的营生。

而她只是三钱一个月的小杂工,还能做一辈子么?古代的孩子本就成熟得早,没个几年,她们姊妹几个也就长大了。

她要想在这里过得好,还要带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必须得择一门好的营生才行。

可她能做什么呢……

宋初夏皱起了眉。

突然,她耳边传来“咕”的一声,很轻,但因车厢空间狭小而显得分外清晰。

江澈的小脸瞬间像熟虾似的红透了,低垂脑袋着不敢看她。

但这孩子……未免也太容易害羞了。

距离小枣村还有大半个时辰的路要走。宋初夏从包里拿出一包九黄饼,一打开,便有芝麻和果料蜜饯混杂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九黄饼也是一道江陵特产,每到秋季,夏江县不仅大街小巷都有卖,且家家户户都会做。木头带宋初夏去买了好几回,这次她要回家,自然也提前给她买好了。

宋初夏递给了江澈一块,自己也啃了起来,吃得满口酥松香甜。

美食在手,美景相伴,这一路倒也悠然快哉。

村里的秋收已经开始了,这时候,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齐上阵。

如今宋怀远不在,宋忆柳不能下地,更别说奶娃娃小妹,家里就只剩宋初夏和林氏两个劳动力。

虽然她们家地不多,这个时代水稻的产量也远不如现代,但好歹种了八亩稻,真要割起来还是一桩不小的工程。

石头家也都在田里忙活儿着,暂时是不能腾出手来帮她们的了,而她们也不好总麻烦人家。

宋初夏一边往嘴里塞馍,一边发愁。

桌上她们仍是一家五口,只是宋怀远不在,换成了江澈。

林氏见到江澈跟着宋初夏回来时,一时还有点想不起这个孩子究竟是谁,毕竟只见过一回,两个月过去,她差不多把这孩子给忘了。

宋初夏忙把她娘推进房里,关起门来母女俩好好聊上一聊。

林氏是她亲娘,对着亲娘她还有什么可隐瞒的?便一骨碌地把自己心里的打算倒了出来。

丈夫的事儿过去有一段日子,林氏的情绪也平复了不少,如今听了女儿的说法,一时倒也找不出反驳的话来。

只是听到她提到“弟弟”这个话题时,微微羞红了脸,点了点她的额头,嗔道人小鬼大,女孩子家家的哪听来的这些话,还整日里琢磨,像什么话?

宋初夏笑了笑,心想她人可不小了。

“若是他爹娘寻过来了,那可如何是好?”林氏担忧道。

这个好办,宋初夏早就想好了,说道:“那有什么,我们就跟他爹娘要钱啊,医药费、食宿费,还有什么……精神损失费!算清楚就好了,我还巴不得他爹娘来把他领回去呢。”

林氏被她逗得掩嘴直笑,细想确有道理。

她向来是个没什么大主意的妇人,见那孩子如今无依无靠的甚是可怜,家里虽穷,但村里多养个孩子也是多口粥饭的事儿,女儿既然这样说了,她便也点了头。

“我也可以帮忙的。”

饭桌上,江澈捏着一块馍,声音虽轻但却清晰。

哈?他能帮忙?

闻言,宋初夏一脸怀疑地打量着他:瘦瘦的,矮矮的,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风一吹就要倒的孱弱模样。

“下地割禾很累的,我们这些庄稼人做惯了倒没什么,你个不小不点凑什么热闹?”她毫不客气地对他的热情进行了一番打击。

江澈垂下眼帘,只盯着手中的馍馍不说话。

还是林氏轻柔地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夏姐儿说得对,你还太小了,等你长大些再做不迟。”

显然江澈的固执不是她们三言两语就能动摇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