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天启1626> 第二百二十六章亦喜亦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六章亦喜亦忧(1 / 2)

第二百二十六章亦喜亦忧

信王府上,此时信王爷也是表情凝重,脸上透着矛盾十分的情色,而王朝恩则一直站在信王爷身后,并未敢开口说话。

“朝恩呀,你也坐吧,司礼监王公公已经走了,他的话你也听得清楚,坐下来说说,本王该如何应对?”

信王心里矛盾,此时唯一能信任的也只有身边的这个太监了,所以对于王朝恩是格外开恩,允许一个奴才就坐,从这一点看,他是十分仰仗这位陪他长大的太监。

“奴才不敢,此事说来是喜亦忧,王爷到不必太过忧虑。”

“哦,你就先说有何喜的,于本王看来,司礼监王公公的意思是要把本王推向魏九千岁的对立面,向皇上为王穿提亲,与魏九千岁的侄儿争七公主。

名面上是因为本王自小与婧妹熟络一些,可实际上却是置本王于难堪之地,此事何来喜呢,你到是说说看,说错了本王也不会责怪于你。”

朱由检的话其实已经说明他此时并不想与魏忠贤对抗,其胆识也不过如此了。

“回王爷,喜有其三。

其一,于此时节,前日懿妃娘娘身体有恙,而王穿统领大人是代皇上探望,而昨日皇康妃却遇袭,此事必然有联系,说明统领大人因为选秀之事也在暗中调查,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无论最后结局如何,于王爷并不会有什么不妥之处,王穿可以说是承皇上之旨意,查清了王爷可以了一些陈年心病,查不清也不会影响王爷。

其二,七公主确实已到了婚嫁之年,可为何会是七公主呢,而不是皇康妃所生的八公主。

此还是与统领大人王穿有关,这一点想来王爷也看得出七公主的心意。

而皇上自然也明白,刚才王公公虽然没有明说,可也不难听得出,此事是奉了皇上的旨意。

因为魏九千岁已然不太信任王穿,所以这才会挑中七公主为其侄儿提亲,意图就是不想再让王穿从中得利。

可魏九千岁已得皇上封为九千岁,在朝堂之中已是位高权重之人,可却还掂记着皇室公主,更何况是七公主,这七公主既然有意于王穿,当然也是皇上的将来安抚王统领大人的手段之一。

所以这就让皇上十分不乐意了,由此看来皇上必然不愿意七公主嫁与魏良卿。

而王穿实际上一直受命于皇上,说明皇上对于此事并不会让步于魏忠贤,这于将来信王爷治国来说,自然是喜事。

其三,这个王体乾一直是魏忠贤最得力的人,才会受之管理司礼监,此时他受皇上之命先来信王爷传达此事,说明这个王公公对于魏忠贤也非是十分忠诚,甚至他也想变成像魏忠贤一样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魏忠贤必然是他的最大阻碍,他只有靠皇上才能达成心愿,将来王公公与魏忠贤之间必然会不和,而这也是将来王爷可用之处。

不论是谁输谁赢王爷都可以成为赢家,而不是输家。

其四,统领大人已承认帮了二位王爷,为赈灾筹得二十万两白银,可他也帮了王爷,而王爷既无银钱,亦无官职可许他,此事当也不尽人情。

更何况无论将来如何,王爷可还得靠这位统领大人对抗魏忠贤,而这位统领大人已卖了多个人情与四位老王爷,如此背景,王爷自然不可小瞧了。

此时可以承皇上的旨意,为统领大人提亲,这样也算是还统领大人一个人情,而且王爷这样做也十分合理,毕竟王穿可是信王府的大统领,是家臣,主子为家臣着想,此事也不会引起魏九千岁的不快,到也是理由当然之事了。

更何况婧公主与王爷自小就交好,此事魏九千岁也明白,若说王爷向皇上提亲此事当也可以说成是七公主的意思,想来七公主知道之后也不会怪罪王爷,反而会感激王爷。

此四点既是老奴自觉得于王爷是喜非忧之事。”

王朝恩的虽然谈不上真正的喜,毕竟这些事还未真正的发生,可在朝堂争斗就是这样,非忧既喜,别人不能得利之事,自然有利于自己。

而这四点其实也正是解了信王朱由检的忧虑。

朱由检之所以忧虑,是惧于魏忠贤的权势,但却又想将来清除魏忠贤,所以此时自己已是皇位继承人了,当然也要背靠着魏忠贤,不可与之对立。

但若是能搬倒魏忠贤,那么就算他不马上继位,可已是相当于参政的太子,可以参与更多朝庭政事,为自己将来继位打下基础。

但经王朝恩如此一分析,所以有事都朝着有利于信王的方向,而且也解了信王的忧虑,信王此时脸上已然轻松许多了。

“朝恩呀,还是你老到,能够得看如此之清,本王不希望朝堂相争,可却也想自保,刚才所言到也解了本王之忧,既然如此为何朝恩又会说有喜有忧,喜事本王知晓了,那么朝恩所忧又是为何呢?”

信王此时又反问王朝恩,知道这个王朝恩还藏着想法。

“王爷,所忧之事到是其次,其一这个王公公如此卖力,自然非是没有图谋,就算是此次争驸马失败,魏九千岁的权势也不会马上到他头上,那么他挑起王穿与魏忠贤之争又是为何呢?

此当也是其忧之一,不过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