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我真不是盗墓贼> 第24章、猴脸铃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猴脸铃铛(1 / 2)

此时已经是临近中午,谷外艳阳高照,谷内的浓雾虽然散掉了很多,但能见度却也只是在一两百米的左右。

众人分别吃了点东西,便按照我的嘱咐,去寻找尖锐之物。本来我想说找塔来着,因为自古塔都是用来镇妖或压胜的,张英的儿子修建这么大规模的陵寝,一定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张英挖了一辈子陵墓的事迹而言,他是绝不会允许别人来挖他的墓的,所以那些修墓之人,很有可能在完工之日便是死亡来临之期,面对那么大规模的屠戮,修建一座巨塔是最好的选择。但之所以告诉考古队说是高耸的尖锐顶部的东西,是我也不确定这狭窄的谷内到底能不能真的盖一座高塔。

我按着还有些疼痛的胸腔,也参与到寻找当中,负责正北面的寻找,耳边只听老唐的质疑声,他负责寻找东北方:“我说周老师,你可得算的准一点哈,别在这忙活半天,啥都没找到,咱的装备,尤其是粮食,可挺不了几天,最缺的还是淡水。卧槽!”

他这一路说了N多个卧槽,每一次只要说道这两个字,必是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大家赶忙聚集了过去,只见他的前方地面上出现一具具朽烂的人类枯骨,还有些兵器铠甲,都已经烂得不成样子,这倒是符合大族长当时关于月圆日谷内有士兵厮杀声的描述。由于物品在这么潮湿的环境中难以保存,几乎都已经腐朽不堪,也不太容易辨认究竟是哪朝哪代的,柳教授来了精神,低头看了看那些尸骨腐烂的程度,还有兵器盔甲的造型,高兴的说:“这是晋代早期的,没错了,一定是张英的墓。”

“嘘,大家仔细听,附近是不是有水流的动静?”老唐警觉的叫道。

我赶忙兴奋的说道:“那就对了,而且我猜测,会是一个形状和谷外齐江形状一样的小河。这样就形成了对应的山河重舆,是极佳的风水穴,快去找。”

我们赶忙顺着声音向正北方向一路小跑,果然在200米外找到了那条消息,其形状与齐江一模一样,都是九转十八弯。当我们再仰头看时,一座巨塔果然出现在了小溪的对岸,其高其大,是我目前为止从未见过的,哪怕是和黄鹤楼比起来,都要大上至少两倍。

在晋代之前我们国家是没有搭这种建筑的,古天竺因为要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这才设计出塔形状的建筑,汉代传入我国与我国本土建筑相结合,形成了如今塔的这种建筑形式。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

再说眼前的这座巨塔,高空的大雾以下正显露着它的雄伟,底座是清一色的汉白玉铺垫而成,四个角落布满了莲花状的图案,整体则是全砖结构,四面十二边形,每一面有三户六窗,都涂满了朱漆,扉上还钉着五行三列的金钉,因为浓雾遮住了顶部,塔刹是不是金顶的已不得而知。

柳教授就像发现宝藏似的,不停的搓着双手,说什么也要登塔看看,还说即使找不到张英墓,这个巨塔也够他们研究很多年的了。

我一把拉住了他道:“大教授,我劝你还是别去的好。”

“为什么?”

“您是干考古的,难道不知道塔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他犹豫片刻回道:“自然是和佛家有关啊,咱们国家汉代就有佛家传入了,张英一辈子干盗墓的勾当,信佛解脱也不稀奇,说不定这塔上还有他留下的文物呢!”

我差点笑的喷出来,赶忙道:“按理说我的任务就是帮你找到张英墓,如今近在咫尺不该说这话,但出于好意还是得和您说,这塔青砖灰瓦,朱窗赤檐,里面装的绝对是你不想看到的东西。”

柳教授有些不耐烦了,急道:“你倒是说里面有啥啊,急死个人。”

我又看了一眼巨塔,喃喃地道:“是尸体,那些来修张英墓的民工的尸体,从一层到九层应该铺满了尸体。”

老唐奇道:“我都看不到顶,你咋知道是九层的?”

我还未等说话,袁芷珊在一旁说道:“公元三至四世纪,咱国家就有三层塔身出现,其后更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乃至三十七层等重层结构。但在魏晋时期,那时候能修的最高高度也只有九层,所以周老师是按此推测的。”

我点了点头,果然和懂行的人说话,最顺畅。

柳教授还想说些什么,这时候塔檐上传来了沉闷的金属声,类似敲击编钟的声音,我们抬头去看,声音竟是挂在檐角的铃铛发出,那些铃铛每一个都有篮球般大小,通体金色,好似黄金铸就一般。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代久远,本该是每一层的塔檐上都该挂一排的铃铛,现如今却只剩下几个参差不齐的悬在那,仔细看时,那铃铛就好似一张猴子的脸,充满了邪恶的笑意。

“看到没,这里没有风,那铃铛能仔细响起来。一定是塔内的冤魂作祟,你还是别去的好。”我吓唬着柳教授说道。

柳教授使劲的摇摇头:“哼,我们是无神论者,虽然很多东西科学解释不了,但不代表就有神神鬼鬼,再说了,哪一个考古人没见过古尸,二十年来我所见到的尸体,比一些个火葬场的尸体还多,那有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