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衣冠不南渡> 第116章 反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章 反击(1 / 3)

如今的大魏,并不是很平静。</br>郑冲跟杜预等人增订了几项针对官员的新法令。</br>这根本用不了多长的时日,毕竟,这并非是重新修订律法,只是增加了几个条例而已,放在秦国,十天内增设不了都得以怠政罪砍你双手!</br>新法令已经由御史台派人送往各地,要求执行。</br>王昶的七条政略,如今成为了整个大魏庙堂的主线任务。</br>这以法令限制官员的事情,在名义上算是办妥了,至于官员们会不会遵守,这就得看各地刺史的本事了。</br>多亏了司马师,各地的刺史还算是不错,都是司马师所精心挑选的人才,曹髦充分考察之后,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br>让华表的儿子华廙接替邓艾担任兖州刺史,让任恺接替王基担任荆州刺史,让原弘农太守傅玄代替文钦担任扬州刺史,州泰继续当他的豫州刺史。</br>王戎的父亲王浑继续担任凉州刺史,以原泰山太守诸葛绪来担任雍州刺史,以征东将军胡质的儿子安丰太守胡威为徐州刺史。</br>裴楷的父亲裴徽继续担任冀州刺史,以原大将军司马师的右长史李憙接替孙毓担任青州刺史,石鉴继续担任并州刺史,太守何桢担任幽州刺史。</br>王经继续担任司隶校尉。</br>曹髦所安排的这些人,大多都是司马师的亲信不知道的都以为是大将军活过来重新开始安排自己的亲信了。</br>其中有出身大族的,但是个人品德信得过,有出身贫苦的,有廉洁的,有正直的,最次的都是有名望,可以安抚一方的。</br>反正在刺史这個位置上,已经没有那种庸碌或者疯狂的人了,质量还是很不错的。</br>而太守的位置嘛嗯,这就实在不好说了。</br>反正监察地方是刺史的事情,各地都有一个不错的刺史,应当还是能略微振兴一下地方局势的。</br>在向众人宣读法令之后,庙堂又开始进行王昶的其余策略。</br>延长官员的任期,并且以严格的考核政绩的方式来进行提拔和罢免。</br>这件事主要是钟会所操办的,钟会总结出了一套针对地方官员的提拔任免制度。</br>钟会吸取了秦以及前汉的提拔法,设立了比较考核法,这个方法是先秦时就有的,开创者大概是商鞅,在这种考核法下,同级别的地区是竞争关系。</br>就如原先马隆在军中的操练那般,兖州内部的几个郡会在年终时查看彼此的包括耕地,户籍,治安,财政,道路修养等等方面的成果,然后进行比较竞争,名列前茅的郡官得到提拔,排名靠后就要遭受罢免或处罚。</br>而郡内也是如此,由诸多县进行比较,名列前茅的县官得到提拔,县内再比乡,乡里再比里包括几个州也是要比的。</br>钟会认为,政绩是要看对比的,看他们每年进步了多少,跟同地区的做比较,可知优劣。</br>在暂时没有更好的政绩考核法的情况下,钟会的这种办法可以代用,好歹要将那些蠢物们给踢出去。</br>内臣们在各地继续着自己的整顿工作,被巡查已经惩治过后的地方的官吏们说不上突然变好,但是好歹在明面上不敢再如从前那般放肆了。</br>少有的优秀人才被发现,曹髦让这些人在各地担任太守,重点关注。</br>而学校,科举等事情,则是还没有进行。</br>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大魏有些太混乱,官员调动太频繁,尤其是在地方上,简直就是一团糟。</br>而因为曹髦亲政之后的诸多行为,有大量的官员辞官,他们认为皇帝对士人不够敬重,用酷烈的手段来对付士人,或许他们是怕被查出什么,反正地方上有很多的空缺,很多地方的官员还在交接状态下。</br>尚书台的吏部几乎要炸开了锅。</br>郑袤才是这段时日里最忙碌的那个人,皇帝罢免地方官员,罢免的很是舒畅,就是苦了他这个查缺补漏的人。</br>各种调令,弄得郑袤做梦的时候都在背地方官员的调任名单。</br>曹髦做事不愿意拖沓,在下达政令的时候,总是走军事通道,即加急传令,这可以保障皇帝的命令很快能被地方所知,就是有点废驿卒。</br>整个大魏的地方官场乱成了一锅粥,诸多政务都受到了波及,看起来大魏地方直接停滞了下来。</br>对此,尚书台表示极为担忧。</br>现在可是秋收啊!!</br>“陛下,当今秋收,实在不适合如此大范围的官员调动,钟君的新法门,郑公的新律,已经逼的很多官员们辞官了,这些辞官的人越来越多,秋收之时,却没有主官来负责,庙堂的政令在地方上不能被执行”</br>崔赞站在曹髦的面前,神色颇为着急。</br>崔赞觉得,皇帝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