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43章 对失败的容忍度(5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 对失败的容忍度(5k)(2 / 3)

长征五号的核心研发人员比。

但他还是坚持要在这一代开拓者二号上做如此大的变动,是因为他希望一次性超越猎鹰九号的运载量。

如果不对火神发动机做大刀阔斧的改造,以火神发动机的推重比是不如梅林发动机的(猎鹰九号采取的发动机),这意味着他们的开拓者二号还不如人家十多年前的产物。

猎鹰九号第一次发射是在2010年,因此杨嘉善希望一次到位。

陈元光说:“你们比我更专业,所以伱们做判断,如果要大改,那么可以参考我的想法:

在它的喷管延伸段改造成螺旋管束式的结构,用大量的镍合金管螺旋型排列焊接,让氢在里面流动,通过这个流动氢远程控制发动机的推力,这样达到不同发动机推力一致的目的。

即便工艺导致的发动机推力存在偏差,也可以靠后天给救回来。”

“老板,我内心是希望大改,因为走到这一步再退回去太可惜了,但是我们怕时间上来不及。

我们明年上半年以前要给欧洲航天局完成第一次货物运输,一季度要给天宫一号做第一次货物运输。

因为都涉及到和空间站的对接,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充分的测试和计算。”

陈元光说:“没事,我们账面上躺着那么多现金,大不了赔一点钱,哦不对不会赔钱,最多是尾款少收一点。

按照我们的成本,压根不会亏。”

陈元光接着道:“你们可以讨论一下我的想法,我画一张我想法的草图投给你们看看,不然说螺旋管束式太抽象了。”

在座研发团队的成员们知道陈元光这么说,是真的不介意,于是大家开始纷纷讨论起来。

虽然陈元光说得是把决定权交给你们,但是直接领导杨嘉善之前已经决定了要大改,老板陈元光提的方案是大改,那么大家自然不会不识趣还继续提保守方案,大家都是围绕大改来讨论。

“我认为陈总的想法很合理,工艺上我们无法短期内要求合作伙伴实现比较大的提升,毕竟我们在一些高精度上确实有所欠缺,发动机之间微小推力会对捆绑式发动机产生巨大影响。

短期追求精度不现实,陈总提到的技术路线我认为是可选的方案之一”林天旻说了之后,大家纷纷出来说了自己的想法。

大致意思都是同意,然后提了采用这一技术方案要注意的点。

等陈元光画完草图投到屏幕上后,陈元光说:“大致就是这样。

我们来控制这些镍合金管里喷氢气的度,这样达到控制推力的目的。

这一技术方案远程控制容易做到,难点是计算,氢气的量改变推力的程度,需要计算的非常精确,不然会陷入同样的困境。”

作为舆论中心,陈元光和光甲航天的一举一动受到外界瞩目,尤其这次是失败,火箭爆炸,更是引起了舆论热议。

“终于炸了,我还以为光神永远不会失败呢,今年发射了六次才失败一次,很正常吧,这概率已经算少的了。”

“我听小道消息说,是因为光神不在所以才炸的,根据内部消息称光甲系企业有严重的元光依赖症。”

“有元光依赖症不是很正常吗?创一代都是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所以经理人也好供应商也好,都骗不了他们,而到了二代三代之后,他们无法把控细节,企业很容易出现问题。

有依赖症是好事啊,再说哪有火箭发射不爆炸的。”

“根据光甲航天的直播和公开的消息来看,这次发射用到的是和欧洲航天局交易来的火神发动机,会不会欧洲佬在给的技术里搞鬼,技术有什么漏洞?”

“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如果发现不了技术上的漏洞,光甲航天的员工是不是也要承担责任?”

“这次爆炸利好商业航天板块的其他公司,不然被光甲航天死死压住,那叫一个惨,我特意看过开拓者系列火箭成功发射前,那帮噱头是火箭发射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每周都有公募基金、券商、社保基金等去搞调研。

开拓者发射成功后,他们半年都难得有一家机构去调研,股价更是被死死按在地板上,哪怕是国字头的商业航天公司都如此,这次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爆了,感觉他们终于有点活路了。”

“有啥活路,光甲航天这次的可回收火箭是超大运载量的,因为采取了新的发动机才爆的,他们连小运载量的可回收火箭都没搞定呢。

光甲航天有四百个亿的现金躺在账面上,他们有啥?流动资金两个亿,够烧三次,烧完就没了。

光甲航天的订单来自欧洲、南美,还有国家层面,他们拿个民间订单都够呛,甚至要把火箭冠名权卖给海澜之家,这差距压根就不是一次爆炸能弥补的。”

微博上一片乐观,推特上则像过年了一样,尤其是英文流媒体和简体中文圈。

陈元光和光甲系企业,属于这帮人在华为和比亚迪之后的第三个仇恨对象,ptsd程度比前两者还要更高。

“莱特·陈旗下光甲航天发射火箭失败,这或将引发对其所有科研成果的信任危机。”

英文流媒体还在用或将引发,到了简中圈就变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