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风险极高(2 / 4)

350亿可能后续还要追加,追加之后不一定有结果。

正是因为这中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以我希望尽可能跟大家讲清楚。

我们预计在三年内会完成空间站的设计和发射,它会采用大量的新技术。

然后和国际空间站一样,我们的空间站在搭建完之后会不断扩建。

空间站建造完毕后,我们的太空采矿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

剩下一小半是电推力的自动挖矿设备,我们会在空间站上大规模采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通过火箭运输自动挖矿设备上天,这些自动挖矿设备在空间站挖矿后回到空间站,通过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完成充电。

然后由飞船把矿石带回地球进行冶炼,从长期来看,我们会在空间站完成冶炼。

整体计划大致是这样。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大量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我就简单讲一下,也没做什么ppt。

空间站是太空采矿的关键一步,接下来是答疑环节,看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我会给整个答疑环节预留充足的时间。”

陈元光话音刚落,台下举起了密密麻麻的手,大家没有半点上学时候的谦让精神。

“陈总,我是红杉资本的菲利普,红杉资本在阿美利肯和欧洲都有投资一些商业航天公司,我是专门为了您的项目从洛杉矶飞过来的。”举手最快的白人中年男子在拿到服务人员给他的话筒后说道。

他的中文出乎意料的好,只有一点点口音。

“谢谢。”

菲利普接着说:“目前nasa和欧洲航天局都有声音,希望通过一些商业化运作把国际空间站的运营成本给降低,甚至是实现盈利。

刚刚您也提到过axiom space要在现有国际空间站上增加独立空间,然后把这些独立空间打造成昂贵的太空酒店。

我们红杉资本就有投资axiom space,国际空间站之所以会让axiom space这么做,就是因为axiom space会给国际空间站一大笔租赁费用,每年都给。

而他们的计划是先有一个空间,然后慢慢地增加空间,一个、两个、三个,一直到有足够多空间后,从国际空间站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站。

他们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计划实现目标,有点类似于寄生,寄生在国际空间站上,成长到足够大之后独立出来。

光甲航天是否考虑过这一实现路径?比如说我们第一轮募资50亿rmb,然后做一定商业化运作,商业化运作有营收后再进行后续融资。”

陈元光果断道:“没有,我们不会把空间站用作酒店,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太空采矿。

因此对于光甲航天的空间站来说,盈利模式在前期只有从太空采集到的矿石。

等这一目标实现后,我们不排除开放一定的空间给参观者,但是这种参观是以宣传为主。”

陈元光不认为axiom space能独立出去,或者不认为他们短期内能独立出去,按照他们的计划,至少得十年以上才能独立出一个空间站。

他可等不了那么久。

接着是摩根的代表:

“莱特先生,刚刚那位先生提到国际空间站试图采取各种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在国际空间站生产光纤,考虑到失重环境,在空间站里生产的光纤会更强大,它能承载比现在更多的数据流量,同时不需要中继站。”

陈元光直接用英文回复道:“听说过,我和欧洲航天局的不少研发人员都聊过,我们聊到过这个问题,他们制造的这种叫zblan的光纤,一公斤的成本是100万到2000万美元不等,目前地球上除了马斯克,应该没人愿意用这类光纤。

你如果能说服谷歌在全球范围内的核心网络换成zblan光纤,光甲航天会考虑把这个项目加上的。”

两人纯英文对话中大量专业名词,搞的哪怕是在外留学过的投资经理都听不太懂。

单词能听懂,意思连在一起就不懂了。

“伱听懂了吗?”

“好像说给马斯克提供什么服务,每公斤的成本在2000万美元。”

“什么服务这么贵?”

“不知道啊,好像谷歌也需要这类服务。”

“这类服务只有马斯克和谷歌需要?”

“好像是这个意思。”

“那相当于350亿rmb的投入,赚4000万美元?”

很多人理解起来就长这样了,牛头不对马嘴。

“好的,那莱特先生,你有没有考虑过探索在太空中制造人体器官,然后带回地球呢?”

陈元光听完后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位投资者非常专业,对国际空间站在进行的项目非常了解。

在地球制造人体器官由于有重力影响,即便有支架,细胞层依然会滑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比之下,在失重环境里,制造器官会简单很多,而且最终效果也会好上不少。

目前国际空间站就在做这个项目,他们把重点放在了人造心脏上,一颗心脏的重量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