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5章 现场观摩(2 / 3)

头:“那开拓者一号代为发射人体冬眠设备呢?”

弗兰克说:“我们会尽量推动这件事。

我们也希望在完成技术交易前,能亲眼看看光甲航天的可回收火箭技术。”

陈元光顺势提出:“我们今年的火箭发射就这周,要在海上发射,两位是否能多呆几天?

如果有空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现场观看,坐飞机过去大概两个小时就到了。”

不给点料是钓不上来大货的,陈元光心想。

回到酒店后,弗兰克和乌尔夫面面相觑,他们觉得今天和陈元光对话涉及到的信息密度太高,完全不是他们两个能决定的。

欧洲航天局面临的困境是,已经很久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了,在航天事业发展上高度依赖阿美利肯。

大毛好歹能用自己的运载火箭发射货物到国际空间站,欧洲的阿丽亚娜5号退役后,没有能接棒的中大型火箭。

一些商业航空公司搞的火箭都是小型火箭,充其量发射一些遥感卫星上去,不仅当量小,而且发射高度也很有限。

欧洲的航天事业几乎陷入一片沉寂。

他们需要有新的亮点,引进外部合作伙伴是一条解决之路。

spacex和阿美利肯军队高度绑定,压根看不上他们。

而找到光甲航天,一来确实欧洲宇航员在空间站一呆就是三个月半年甚至更久,大家普遍表示这日子太难熬,冬眠设备能帮他们解决心理上的煎熬。

二来是因为光甲航天去年的可回收火箭成功发射让欧洲航天局垂涎,他们希望获得这项技术。

在来之前约瑟夫和他们聊过,表示要往这个方向上引导。

瓦森纳协定是不让参与国出售技术给华国,而不是说不能从华国那买技术。

结果还没等他们表达这层意思,陈元光就主动提出了,只是提出的价码他们决定不了。

“这笔交易得做。”乌尔夫说,他虽然在阿美利肯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接受训练,在那给很多阿美利肯人上过课。

他和nasa里不少人私交很好,但是这不代表他站在阿美利肯那边,作为西德人,他毫无疑问对欧洲充满感情。

在退休之后都还给欧洲航天局担任外部专家,不然这次也不会请他出马。

弗兰克说:“当然,拿没有用的技术,换有用的技术。

欧洲做出自己的可回收火箭,无论对巴黎的上级还是对布鲁塞尔的欧盟官员来说,都是成绩,值得大肆宣传的成绩。

问题是这交易太敏感了,中间面临着各种问题。”

乌尔夫果断道:“等这周去烟台,是叫这个名字吧,现场观摩之后,我们再讨论一下。

如果莱特拿出来交易的是,基于火神发动机优化后的,捆绑式可回收运载火箭,那么我们一定得完成交易。

想办法都得达成交易,哪怕找macron帮我们出面,我们都得拿到手。

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做吧。”

乌尔夫想着自己年纪大了,当过教授,上过太空,这辈子值了,他不介意跑这一趟,哪怕有生命危险。

乌尔夫接着说:“如果只是去年看到的那个版本的技术,那么我们要好好考虑。

如果只是这个技术,不值得我们冒这么大的风险。”

他们已经答应和陈元光一起,飞往烟台,观看光甲航天第一次海上发射。

这次发射不仅仅是海上发射,开拓者一号也迭代到了开拓者二号,和开拓者一号相比,而这一代的开拓者它有多个火箭引擎,和猎鹰九一样,采取的是多引擎捆绑式发射。

运载当量达到了猎鹰九号的三分之二。

一旦用上火神发动机,运载量能比spacex现在在服役的猎鹰九号更大。

当然华国的发动机技术也能用,只是和火神发动机相比,华国的发动机技术,在做集群式发射的时候,需要更长的调试,它的稳定性不如火神。

弗兰克说:“等现场观看完华国人的火箭发射情况再说吧。

这件事无论是你还是我,都决定不了,得等巴黎方面的消息。

我们得让他们改签,直接回巴黎,回巴黎把这些都聊完再回科隆。”

欧洲航天局在巴黎,而宇航员中心在科隆。

“大家好,我们又来了,和上次相比这次光甲航天的火箭发射从戈壁地貌的酒泉,移步到了海边烟台,这也是光甲号竣工后的首次使用。

这艘造价7亿rmb的航天发射船首次使用,这次开拓者火箭的发射目标是地球同步轨道。

和上次实验性质的火箭发射不同,这次开拓者承载了一箭五星的任务,它一次发射要把五颗卫星送上太空”

tim站在海边,对着摄影师小李的镜头侃侃而谈,发型完全被海风给吹乱了。

首次捆绑式可回收火箭发射,也是光甲号首次投放,光甲航天几乎全体员工都到了。

和上次一样,这次他们也请了tim过来拍摄,包括tim他们找人特意设计的火箭,也会由开拓者火箭送上既定轨道。

因为这是首次,阵仗相当大。

来的人除了光甲航天的员工、各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