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不明不清> 3 美中不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 美中不足(1 / 2)

当初嘴上说万无一失,可心里并没有十足把握,一路上几乎就没怎么熟睡过,每天恨不得把探马派出去五十里远,差点草木皆兵。</br>直到抵达大凌河畔,顺利布置好兵力,从南、东两个方向包围牧民营地时,心里依旧是七上八下。生怕火枪和火炮无法有效杀伤蒙古骑兵,更怕士兵没经历过大战阵,让飞驰电掣的大规模骑兵吓破胆。</br>但当第一波冲锋的蒙古牧人被火枪和火炮打得七零八落,其余牧人全都驻足不前惊慌失措时,他才发现,合算以前极难对付的蒙古轻骑也不过如此。</br>不是他们的骑射技术退步了,而是自己这边的杀伤力太强了,让原本可以有来有回打上好几个时辰也难分胜负的场面,忽然简化成了一个照面既分生死又决胜负。</br>除了由衷的敬佩皇帝之外,李如樟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现在的边关将领怕是很快就要被淘汰掉。他们引以为豪的弓马纯熟、兵书韬略,在冷冰冰的枪管炮管和火热的弹丸炮弹面前,几乎就和废物一样。</br>任你穿几层铁甲、马跑得多快、弓箭射得多准、阵型如何变化莫测,就算把刀枪武出花来也扛不住对面一颗几钱重的小铅弹。</br>而发射这颗弹丸的人很可能半年前还是个农夫,甚至只入伍了两三个月,刚刚学会端枪射击装弹,其它的啥也不懂呢。</br>属于传统武人的时代即将被枪口和炮口的火焰取代,今后的战争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连他这个现场指挥者都无法描述得清清楚楚,未免有些落寞和悲凉。</br>“除了枪械,随身携带的器具和食物可否合用?”看着李如樟这副模样,洪涛心里就知道在武器方面听不到任何有建设性的意见了。就像是用惯了bb机的人突然拿到一部智能手机,看着哪儿哪儿都好。</br>这就叫科技代差的碾压,按照军事发展路线,海军陆战卫的枪械火炮超出了眼下的主流军队不止一代,已经快和拿破仑时代差不多了。对付人数、装备都不如的牧民再不能碾压,没天理啊。</br>可好不容易有一次成规模的实战范例,总不能什么缺点都没找到。既然在枪械上找不出来,那就在士兵们的随身装备上找。</br>陆战卫的士兵除了使用的武器与大明军队不同,还多了一些零碎装备。比如说每个人都有个双肩背的皮包,真皮的,不是故意奢侈,在帆布被研发出来之前只能用猪皮代替。</br>背包里装着最多三天的口粮,目前只有饼干和米花糖可选,还有瓷瓶封装的罐头,种类依旧不多,全是水果。另外就是急救包、袜子、绑带兼绑腿、一小瓶燃料油和部分弹药。</br>背包上面卷着铺盖、插着行军锹、挂着水壶和一双牛皮靴。目前防水布也没研发出来呢,更没有羽绒睡袋,帐篷倒是有了,五个人一顶。</br>“呃……非要说美中不足嘛……可能就是盔甲略微有些碍事。平日里行军之时常与火枪碰撞,若是上千人一起行动响声有点大。不过臣已经想出了应对之策,只需用布条把火枪包裹起来,声响也就小多了。”</br>看着皇帝一脸的求知欲,李如樟知道不提几条意见是过不去关了。其实这套问话在陆战卫刚刚返回大沽营地时,徐光启和王徵就仔细问过一遍了。</br>那两位更甚,除了军官还问士兵,有啥问题当场示范,不搞明白不让睡觉,临走还抢了几十头羊和两匹马,愣说是辛苦费。</br>“徐光启已经奏报过了,也有了解决办法。机械厂正在试制新式甲胄,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圆筒一般的半身甲防护能力没问题,制造起来也很方便,重量适中,就是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比较潦草。</br>徐光启和王徵经过试验,建议以传统布甲为基础改进成鱼鳞甲。虽然制造成本和工时要提高一些,穿着舒适度却可以提升不少,防御力基本持平。</br>所谓布甲,并不是用布做的盔甲,而是一种复合甲。它的内衬是若干层棉布和麻布,外面缝上密密麻麻的鱼鳞状铁片或钢片。整体分成几大块,比如肩膀和上臂、胸腹后背、小臂、腰臀等等,想长想短马上步下可以随时调整。</br>陆战卫的作战方式并不以近身冷兵器肉搏为主,甚至没有装备近战武器,急眼了只能轮着行军锹拼命。所以对盔甲的需求不是很高,能防御住弓弩吊射即可。鱼鳞甲配钢制飞碟帽,差不多够用了。</br>“但朕在你们两家的奏报里都未见过四脚钉的字样,是无效还是没使用?”徐光启和王徵的奏报上个月就送进来了,但和李如樟的奏报一样,都缺一种武器的使用报告,四脚钉,或者叫铁蒺藜。</br>在如何对付骑兵方面洪涛不敢说是专家,也得算很有心得。当年的西夏和辽国都以骑兵著称,也都在自己手下吃过大亏。除了武器有代差之外还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铁蒺藜。</br>别看这种武器很早就出现了,各国也都有使用,但效果远不如自己改造的明显。差距主要有两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