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寒门贵女> 第25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2 / 3)

代女儿:“解脱,你且带着祝姑娘玩一会吧。”

“哎。”关解脱看了一眼祝葵,祝葵看了看祝翱,然后就跟着关解脱下去玩了,屋里只留下了几个成年人。

关兰宾才与祝翻开始讲述玉宁县的状况,玉宁县原先在宁州也算富饶之地,县内土地肥沃,粮食产量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供给其他县,棉花产量也很是富足,但在自然灾害下,玉宁也避不过去其中恶劣影

响。

霍几道军粮需要征调,百姓遇灾需要生存,城中粮仓虽有些供应不过来,但倒还不至于酿成人祸,但各种原因下,玉宁县粮仓彻底告急,城中各种生存物资价格飞涨,只剩县中种子粮仓还留着,霍几道来征调

军粮,县令就要开种子粮仓先供应军方,关兰宾阻拦,结果就被投了监狱,之后东窗事发,县令这些人便以“私自开库,调派不均”等理由被问了罪。

祝影听了便忍不住道: “玉宁不至于能挤兑到种子粮仓的地步啊。”

关兰宾却说:“按照账面上而言,自然是不至于,可是别的粮仓是空的啊。”

祝翱怔住:“怎么会是空的……”

关兰宾叹了一口气,说: “开仓没多久,玉宁县有几处粮仓就遇到了大火,还有几处粮仓是因为所谓的‘北墨流寇”被洗劫一空了,报上去的丢失总数竟然是整个宁州几年的产量……”

祝翻便有些懂了,朔羌各地的账本来就是糊涂账,结果因为天灾朝廷迟早要来赈济对各地仓库存量,朔羌各地遇灾的自然不敢说上报灾情再报帐,玉宁县本来是宁州粮仓之县,最好做文章,玉宁所谓的失火多

半是人为的,北墨流寇之事也未必保真,为的不过是帮各地平账从而死无对证,就是账面越平越离谱,露了馅。

玉宁县的仓库是被烧之前就空的,还是因为人为空的,也成了糊涂账,朝廷因为当时的战局虽闭了一只眼给地方上放水,但也没有彻底饶过这些地方官,等霍几道一离开朔羌,马上就问了罪杀了一波头平复民

心。

这波头一杀,朔羌地方上各处势力反而放了心,元新帝不杀人反而叫人不放心,杀了人倒显得事情已经告一段落。

可祝翻知道元新帝之前杀的那一波只怕是开胃菜罢了,朔羌捅了这么一桩大案,怎么也不是死些许一批官就能够了结的,祝翻下来巡按地方也是来尽量找茬的,不找茬怎么给元新帝继续杀第二批头的机会呢?

真实存在的官商勾结就是祝副能翻出来的找茬由头,只可惜她一路上所遇到的各地县令都油滑得很,她叫那些人安置灾民,那些人也毫无二话,一到她跟前个个都是宵旰忧劳的好官。

关兰宾对玉宁县的情况倒没有藏私,该告诉的情况都告诉了,只是她在大狱里待过半年,那时候具体的细节她也不能得知。

“母亲,祝大人,饭好了,吃饭吧。”祝翻与关兰宾聊了一会,关解脱就来喊她们吃饭。

才一会的功夫,祝葵就已经与关解脱熟悉了,两个人手拉着手像熟悉了很久似的,一行人便上了关家的桌吃了饭。

朔羌宁州对账会议上,按察使苏纪忽然问道: “那位年少有为的祝三元走走停停,现下里倒哪了?”

宁州新上任的知府回道: “臬台,到玉宁县了。”

苏纪便点点头道,说: “在玉宁也耽搁不了太久,也该与咱们碰面了。”

布政使严纶便冷笑道:“她倒是会收买人心,一路上做的功夫倒不少,又是运粮,又是送回灾民,我瞧着她不是来做巡按的,是来巡抚的。”

坐在上面的真巡抚薄昌国抬了一下眼皮,他与蔺玉一样都是新上任的,微微咳了一声,严纶听见薄昌国的声音才拱了拱手道:“冒犯抚台了。”

薄昌国摆摆手道:“不妨事,我还是那句话,咱们现下的责任是叫宁州乃至整个朔羌好起来,以往亏空上的事能过去的,就算过去了,现下同舟共济才是最要紧的。将陛下交代的事情做好了,才能过往不咎,

交代不成,可再没有遮羞布给你们遮掩了,只看看闹市上头那串人头吧。”

“是!”官员们一想到原来宁州知府的头颅心里都有些发紧,忙拱手应了。严纶便忍不住问:“之前的事情真就如此打住了吗?陛下派了那个祝翻来又是什么心思?”

薄昌国冷笑道: “说句难听的,陛下真要杀你们,当时便一起砍头了,朔羌人政上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你们也都是吃干饭的。

“陛下不过是顾念着你们都是老臣,不想寒了旁人的心,才放过了你们,现在派了一位年轻巡按下来,你们原先做什么,现在依旧做什么,巡按是陛下的眼睛,在她跟前挑不出毛病,朔羌建设好了,又能有什

么事?”

苏纪也说: “既然人家大老远来了,她想看见什么咱们就配合什么,她看重灾民咱们就好好安置灾民,她看重宁州重建咱们就好好上心把事情做好。人家来不过就是考察政务,政务挑不出毛病,便是有功。陛

下真要杀人,派一个浅薄的女官来也太迂回了。”

严纶有些悟了,道:“那咱们就好好伺候这个新来的姑奶奶,好好给她看看咱们做官的魄力,将她伺候回去了,到御前说了好话,也算功过相抵了。”

薄昌国又看向座间一言不发的蔺玉,问:“制台可有什么指教?”

蔺玉只是谦和笑笑,说: “人政上的事情都是各位操心,我只操心军中便是了,人政的关键在于人治,人治在于人,在于各位,俗话也说了,凡事问心无君子,我只问行。”

等蔺玉和薄昌国走了,严纶才放松了些,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