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寒门贵女> 194. 第.194章 【轻轻松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4. 第.194章 【轻轻松松】(2 / 3)

的外在表现在于“无检”,所以才被孔子谓之“器小”,接着指出管仲所谓“器小”的根源在于“无修身正身之学”。

洋洋洒洒一篇文写完,祝翾夹叙夹议,不过百字就把第一道题叙述清楚了。

写完第一篇,祝翾深深吸了一口气,第一道写的时候几乎毫无滞涩停顿之感,这让她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今天开局题感是有史以来最顺的一回,祝翾在心里有点高兴地想。

第二道题是《中庸》里的《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一节全文。

此节讲的是王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功业,周武王继承了代先祖的基业,才实现了真正的功业,最后成为了天子。

祝翾正想下笔,却又觉得不对,倘若去商成周是周武王上面代王所谓的功业,那岂不是说明周武王一家几代人作为诸侯都想着当真正的天子,到了周武王终于成功了,代代都居心叵测地想当天子,这怎么算圣贤呢。

所以不能这样下笔立意,王需要周武王真正缵绪的基业并不是做天子,而是修身成仁,周武王虽然以臣伐君,可是这是基于纣王无道的基础上,周武王既然继承了祖宗的基业,伐商之事便是他当时修身养仁功业里的一项,所以才能最后得天与人归。

周武王缵绪的先祖功业不是当天子,他重“一戎衣”大于重“有天下”,“有天下”不过是他后来的结果,并非目的。

对,这样理解才是圣人之德,才不矛盾。

结合今朝实事,元新帝与太女也是推了前朝江山得来的天下,以民伐君,也不算篡逆之辈,也是因为他们有德,他们的基业也是除暴安民,而并非只是为了单纯的享有天下。

这道题结合今朝历史实在是出的狡猾,要是按照原来的意思理解就歪了,圣人之德与武王代基业就不好承接了,不能从“有天下”看题,得从“一戎衣”看题。

祝翾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道题写完了。

第道是《孟子》中的“由尧舜至于汤”节全文,到了会试就基本就不再截搭,或者选单句成题了,都是将一整段搬上来考验考生真正的对文题的理解,越简单越好明白的题,对考生的要求反而更高。

大家都是举子,这些基本的东西个个都会,而真正想脱颖而出就需要考生很强的作文功底了,要有新意懂当下时兴,还能不歪曲圣人原意。

像这道题就很难表达出新意了,祝翾就遵循孟子原义角度下笔,只是在结构上做了更高明的写法修饰,中间叙述时比分叙,遵循古文写法,完善文章肌理,格式上更返古却不僵化,全文内外联系,沟通自然,是最能体现祝翾写文结构功底的一题。

祝翾文名“天然赤心”,她不只有“赤心”,还有一个“天然”的擅长之处。

道题就这样很顺畅地写完了,祝翾趁胜追击,先不誊抄,而是一鼓作气又靠着这种得天独厚的题感把剩下的四道五经也在草稿上写完了。

祝翾一口气就把七道题顺利做完了,坐她对面的那个女吏看得目瞪口呆。

其他号房的考生有挠头的、有停顿的、有反复斟酌的、有来回删改的,只有这个女学生拿到试卷看一会题目就开始执笔写文,然后几乎不曾停顿,专注地一道又一道地往下写,几乎毫无要删改为难的地方,不敢想象她写文能有多丝滑。

祝翾写完文章,就先检查了一遍,检查之后自以为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把卷子收起来暂时不管了,她看了看日头,该发饭了,但是她一口气写完这么多题早就饥肠辘辘,就先拿出自己的东西吃。

她这次带了面条和调料进来,打算在考场内煮面吃,干粮那些她在考场内已经吃腻了,考场条件有限,煮的面虽然也没有多好吃,但配着调料,还是香味扑鼻的。

隔壁几间号房的考生才写了几题,正抓耳挠腮呢,就闻到有人竟然开始做饭了,忍不住在心底暗骂,但是骂也没用,祝翾她煮完了面就开始吃了。

吃面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考巷里都能听到,不少人一边咽口水一边忍着饥饿继续做题,也有忍不了的开始啃干粮了。

好在马上就有号军来送饭了,会试朝廷发的饭比乡试时好些,两个软和的馒头是主食,还有一碗梅干菜扣肉拿来夹馒头,每个人又送了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暖身。

会试因为人手充足所以发下来的东西都是热的,祝翾看到了伙食,觉得相当不错,也不枉她进来考一场了。

祝翾就着肉吃了馒头,把剩下的肉浇在面上当浇头,把羊肉汤拿来当面汤,一起吃了个干干净净。

吃饱喝足之后,祝翾内心满意得不行,然后大家都开始一一申请去如厕了,祝翾也申请了,会试去上厕所全程都要监考号军陪同,轮到祝翾时,那个女吏就过来带路了,把祝翾送进了厕所然后看着她解决。

这样也是防止考生作弊,这个规定相比前朝也比较人性化,像前朝一些科举,考生们轻易不敢出去上厕所,怕被盖戳影响评分,有一些就是在号房内解决生理问题,今朝就不用这样了。

祝翾很感谢今朝考场的人性化,不然她是真做不出在自己号房解决的事情,而且一个考巷有男有女的,这样也不太合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