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女生耽美>北宋穿越指南> 0314【大明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314【大明乡】(2 / 3)

着十多艘商船。

还隔得老远,就闻到浓郁的酒糟味。

向导说道:“大明村里有烧酒,清澈透亮。士绅商贾喜欢的不多,但穷苦百姓爱喝。干了一天苦活累活,沽二两烧酒回家,就能解去整日疲惫。烧酒性烈,如刀割喉咙,百姓呼为烧刀子。洋州三县都有卖还有商贾运去兴元府。”

大明村的白酒,是用玉米和红薯酿造的,酿酒剩下的酒糟还拿来喂猪。

酿酒工艺保密了两年,终究还是泄露出去,西乡县已经有人尝试着仿造。

曹藻没有靠岸,继续沿着汉江而下。

从打渔湾一直到朱家父子初见汉江的地方,整整延伸了十四里地,全都属于大明村的地盘。

这还能叫村吗?

虽然沿岸多山,宜耕地带比较狭窄,大部分地方连水田都没有。但山地也能种粮食啊,实在陡峭的地方,还能种茶树和桐油树。

“那里面有多少百姓?”曹藻往小河指去。

向导摇头:“不晓得,俺没进去过。”

顺着这条小河进山,便是朱家父子穿越的地方,那辆宝马还在山上躺着呢。

曹藻让船工往山里划,感觉此处应该开荒不久,农作物长势不怎么好,估计是土地还没养熟。

没啥好探查的,于是驾船回去,来到大明村的中心码头。

“这条河又通往哪里?”曹藻问道。

向导说:“通往以前的黑风寨。”

黑风寨的更上游,也在继续往深处开垦,为了保证村民安全,甚至组织村勇打死一头老虎。

现在的大明村,已经不是“T”字形,而是倒“Ш”形。

一横代表汉江,三竖代表三条小河。村民都沿河居住,其余地方全是山。

村民已超过5000人,其中数百人,是张广道走私时从陕西接来的流民。

西乡县官吏,早把这一大片划为大明乡,只不过平时还习惯叫大明村而已。

曹藻靠船登岸,码头上正在搬货。

最显眼的便是那家客栈,大堂里坐着十多人在喝茶,看样子都是商贾及其随从。

这里已经形成街市,三米宽的石板路,道路两侧都是些店铺。

许多店铺并没有开门,就算开着门也没啥顾客,因为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

还建有好几处货栈,都是村干部的产业(朱国祥绝对控股,其他人属于小股东)。

比如干货栈,收购干竹笋、干香菇、红薯干、咸鱼干等干货,再统一运去州城和县城批发。村民们有副业收入,村中首领也能赚钱。

“朱相公来了!”向导低声提醒。

曹藻转身看去,却见一个中年男子,牵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身边还跟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街上行人,纷纷问候,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曹藻想了想,上前作揖道:“朱先生,可否借一步说话?”

“阁下是?”朱国祥问。

曹藻自报身份:“洋州知州曹藻。”

朱国祥有些惊讶,回礼道:“原来是曹太守,请到那边凉亭坐。”

镇外有处凉亭,是专供路人歇脚纳凉的。

曹藻来到亭中坐下,直奔主题道:“有人检举,说朱先生隐匿土地、私蓄人口、接纳逃户。”

朱国祥不慌不忙说:“那些不是逃户,而是灾荒年月的流民,甚至有不少是从陕西逃难来的。他们活不下去,官府也无力赈济,我便借给种子农具令其垦荒。”

“说我隐匿土地,其实这里大部分是荒地。按照朝廷政令,只有最早开垦的那批需要交田赋,其余土地都还没到赋税减免年限。”

“至于徭役,按照朝廷政令,垦荒流民是可以免役的。过了垦荒期的流民,我也为他们垫付了买役钱,每年可没少给县衙。”

这番说辞,听得曹藻一愣,心中怒火也平息大半。

他都已经快忘了,朝廷还有如此政策,因为根本没有官员去执行。

朱国祥继续说:“那些流民,已在西乡县衙注为客户。所垦荒地,只要到了年限,也会去县衙登记领田契。哪来的隐匿土地、私蓄人口?”

曹藻大概明白了,土地和人口,朱国祥肯定有所隐瞒。

但严格按照朝廷政策,估计隐瞒得不多,因为大量土地还没到免税年限。

纯粹是在卡政策BUG。

即便如此,相比起南方望族,这点算个屁啊?

曹藻感觉弹劾也没啥用,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