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银行家> 第35章 启明入京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启明入京2(1 / 2)

想要“搜刮”富户家里的银子,就得给她们一个把银子拿出来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利益。  安全方面由于田瑞已经插足进了煤矿产业,算是对自己的资产规模有了背书。  虽然他只是在煤矿产业里占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已经足以给那些平常的富户吃上一颗定心丸。  在他们想来,整个西山煤矿是个多么大的产业啊,每年少说也能产生几十上百万两的银子,那田瑞占了两成的份子,一年的分红往少了算也得有个十万八万的吧?  就这样的身价,估计不会坑了自己手里这百八十两。  就算将来这个叫做银行的钱铺放贷亏了,那这个田瑞应该也能还了自己的本金。  而另外一个就是利益,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你如果想存款,通常的钱铺,钱庄可是要收储户的保管费的!而启明银行非但不收这个钱,更是给出了年息三厘的利息,这个就非常有钱景了。  三厘听着好像不多,但如果跟这个时代的其他钱铺一比,这个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因此对一般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因此,在田瑞雇佣的人有意宣传下,这样的消息也在京城慢慢传播了开来。  本来,启明银行这里存钱给利息这样的操作,就已经让普通的小老百姓动心了,现如今又知道了这家银行的背景和实力,于是心中最后的怀疑也被打消了,纷纷来到启明银行办理业务。  不过要说不好的地方也有,那就是路有些远。  路远好办啊,在京城开一家分行不就行了?  在得到客户这方面的诉求后,田瑞立马派了对京城熟悉的熊万胜进了一趟京城,在丽正门的附近,找了一处挨着大街的房产,准备买下来。  这里原本是一家客栈,规模很是不小。紧挨着大街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是这家客栈的酒楼。在后面穿过一个院子,还有一个凹字形的二层建筑,作为这家客栈的客房。  像是这样的客栈,此时的京城有很多家。一般来讲,能在京城开得起来如此规模客栈的,无不是背景强大的存在。  这家也一样,经过熊万胜的一番打听,很容易就摸清楚了这家店背后的东家到底是谁。直到搞清楚了这些,熊万胜这才赶回来向田瑞汇报工作了。  “你说这家客栈的东家是南京的平江伯陈家?可这南京的勋贵怎么跑到京城来开办买卖了?”田瑞好奇的问了一句,对于大明朝的这些事情,他道现在也没有搞的太明白。  “驸马爷,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平江伯府传承两百年有余,在京城有个落脚地很平常的。其实非但是平江伯,咱们大明朝所有被封在外地的勋贵,大多都在京城有一两处产业的。  一则是京城繁华,生意总不会很差。二来嘛,在京城消息繁多,他们留在这里的产业,实际上就是为了查探京城消息的。否则天高路远的,等到这里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不定都什么时候了呢。而且也不准确,不如自家亲信耳闻来的贴切可靠。”  田瑞听了这个解释,倒是点点头。熊万胜这么一说他就懂了,这些人留在京城的产业,基本上可以看成是现代社会的各种驻京办事处的作用和功能。  可既然是这样,为啥要卖呢?他们又不指望这个来赚钱,这么大张旗鼓的卖掉自己的“驻京办”,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驸马爷,应该没啥问题,其实对方为什么要卖小人也打听了一番。说起来,平江伯一脉倒是和别的勋贵不同。自从当年成祖皇帝,因为治水有功封了陈家这个伯爵,陈家世世代代都是在水利上下功夫的。  这一次,小人听说陈家是想凑些银子,用作修葺运河。”  “哦?修葺运河?这不对吧?修运河还用得着他们自己卖房子凑银子吗?没这个道理吧?”  田瑞一听就不理解了,大明朝廷的确是很穷,但再穷也不可能省了修运河的银子啊!这可是关系到朝廷南粮北运的命脉的,那些个朝廷大员就是再贪得无厌,也不可能连这个银子都惦记上了。  “小的也不知道具体的因由,只是听说,平江伯府在变卖各处的产业,就是为了凑上一大笔银子,用来修葺运河。具体是怎么回事,这个小人就不太清楚了。”  “嗯,那你能不能找找你们锦衣卫里的人,把这件事搞清楚一些?重点打听一下,这平江伯家里为什么这么急着用钱。”田瑞隐隐觉得,这里应该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存在。  熊万胜他们几个,现如今已经算是田瑞府上的人了。尽管他们还拿着锦衣卫给的俸禄,但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从前上级的领导。况且,田瑞出手可是比之前的上官大方多了,本来就是拿人手短,再加上田瑞日常毫无这个时代权贵们的架子,让这几兄弟下定了决心好好跟着田瑞混了。  现如今,田瑞发下了任务,这几个曾经的锦衣卫,立马就行动了起来。虽然他们曾经就是个城管,但那毕竟也是锦衣卫呀,多多少少的,总有些关系在的。  加上他们每次出来办事,田瑞都会给他们一定的活动经费,让他们哥几个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倒是混了个好名声。  有锦衣卫里的朋友帮忙,熊万胜他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把事情打听清楚了。  原来,现在的平江伯陈启现任南京留守左军都督府佥书,管的却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事物。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第一代平江伯陈暄当年留给家里子孙的遗泽。  在当年,陈暄可是真正的水利专家,更是开启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