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奶奶是则天女帝> 第四十九章 祸国殃民华英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祸国殃民华英英(1 / 2)

除了给李裹儿派去人选之外,武则天还给上官婉儿安排了个新任务,那就是——调查华英英。  “这个小女孩儿?”上官婉儿一直很少提问,因为她明白自己的职责,只是完成武皇吩咐下来的任务就行了,但这次的任务太匪夷所思让她忍不住发问。  “对。”武则天点了点头,想起孙女来的信中,屡次提到的人名,觉得很有必要排查一番。  孙女身边,生面孔就两张,一个是捡回来的小孩儿,一个是捡回来的老头。  老头已经查过,确定是个有点才学的流民罢了,人也很是恭谨,经常被孙女气的人仰马翻,不是个会闹幺蛾子的。  但是那个小女孩儿就不一样。  孙女搞出的许多事情,都是为了她。  第一次夹带私货送信,就是因为听她说她奶奶的事情才做的。  这一次想要借钱,起因也是借钱给她引起的。  她并不介意孙女通过身边人,看一下民生疾苦,了解下世界。但她很介意有这种能对主子有如此大的“奴婢”。  小小年纪,就把自家孙女弄的五迷三道,若是背后没有有心人教导,那就怕是天生有些狐媚的手段在的。  武则天毫不遮掩的跟上官婉儿说了自己的担心,并分享了自己在养女儿时,从小到大都对女儿身边的仆役仔仔细细的调查了祖宗五代,这才导致没有人敢把女儿带歪。  不过是个女孩儿,又不是男人,哪里就被女人迷惑住呢。上官婉儿在心里吐槽,同时也对女皇的独占欲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是她聪明的什么也没敢说,只听命下去,打算把华英英家的祖祖辈辈都扒个清清楚楚。  ***  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女皇重点关注的华英英,正眯着眼,一脸享受的接受着投喂。  “阿嚏。”她刚咽了一口酥山,就忽然打了个喷嚏。  正在投喂的李裹儿立刻停住了手,有些担心的问,“怎么了,是不是吃太多了冰了?要不然就算了吧。”  李裹儿最近拿着华英英的名头做了好多事情,如今略微有些心虚,便打算好好的补偿她一下。  两个人都是小孩儿,就算有了金银也不能用,所以李裹儿也不搞虚的,直接从厨房叫了一份酥山过来,两人躲在卧室里,你一口我一口的分完。  华英英从来没在除了冬天之外的其它季节里吃过冰,就算是冬天,也是在房檐下添冰溜子,以及冻在外面的水缸里的冰块。像是酥山这种高级货,她第一次见了,惊讶的几乎眼珠子都要掉出来,立刻升级为她魂牵梦萦的梦中情吃。  华英英不知道郡主最近为什么老拿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她,还忽然对她好。但是有便宜不占是傻子,遇到美食别问为什么,先吃为敬,这样到时候就算郡主反悔也晚了。  “不,我还能吃。”华英英回过神来,见李裹儿拿着勺子的手有些犹豫,当下乖巧的长大了嘴,“啊。”  看着杯子里不多的酥山,李裹儿想着反正吃都吃了,要拉肚子,就算现在叫停也会拉,不如吃完再说。  于是爽快的继续一勺一勺,都给华英英喂了下去。  主仆两人完成投喂之后,就愉快的并排躺在榻上,晃动着小脚丫,好不惬意。  “郡主,”华英英看着外面的白云,有些昏昏欲睡,“我们明天还回到村里嘛?”  “对。”  “为什么要去村里啊。那里的床没这里的软,帐子也没有这么细,你胳膊上被咬了好多小包,晚上也睡不好。”华英英小声嘟囔。  “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可以睡到一张软床。”  “听不懂。不过没关系,我是郡主的人,按照郡主的吩咐做事就好啦。”  “嗯,那明天回村里,你记得去跟小孩子们说,让她们知道,我们家可以借钱给他们。”  “好。”  “你还记得去打听,谁家的地种的好……你打听出来种的好的三户人家,我让人给你做糖葫芦”  “好耶!”  **  李裹儿的放贷大计,自然不会等到要到人了再实施。  她知道任何一个政策,从萌芽到落地,是需要漫长的试错过程的。  她见过后世的很多法令,目的是好的,但是因为实行的过程太仓促,以至于在后面变成了害民的政策。  所以她也没有打算一口吃个胖子,两三年内把此事做成。  她打算在自己所在的村子先试试,看看具体实行起来,到底有多少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  “爹,没有粮了。”钱二狗在房檐下抽烟叶子时,身后响起一个怯生生的声音。  他不用看就知道是做饭的大女儿。  “掺点麦麸。”钱二狗抽了一声,没有回头。  “麦麸也没有了。”女儿小声说。  钱二狗吸了口烟,没有说话。  他是安乐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有八十多亩田地,永业田却只有十亩。  原本是足数的,但父亲过世的时候,买不起棺材,卖了些。  给他娶妻时,又卖了些。  大哥生病时,看病抓药又卖了几亩。  如今家里的田没剩下多少,但花了钱看病的父亲和兄长又都没留住。  大嫂跑了,丢下三个没有成丁的孩子,他自己又有四个孩子,七个孩子,就靠他和媳妇儿两个人在地里刨食养活。  累,太累了。  人连畜生都不如,整天头埋地的在地里干活,肚子却永远填不满。  他每天放松时,就下工回来,揉了门前种的叶子抽两口。  他知道家里快断粮了,但是要怎么办呢?  再去借?  左邻右舍的境况都差不多,丁少的没粮,丁多的吃的更多,唯一能有余力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