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第46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1 / 2)

【时至今日,随便打开苏轼的介绍,我们会发现,苏轼他有着太多头衔了,正经介绍有唐宋八大家,水利工程专家,大书法家,大画家,不正经有北宋万人迷先生,苏坡爱豆,美食品鉴大师,瑜伽爱好者,养生大师等等。】

“水利工程专家。”

秦始皇捕捉到这个令皇心动的头衔,诗词歌赋他也就一般关注,但是水利工程,这可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修好了可是能大大促进国力的存在。

而苏轼除了文章之外,还是这方面的专家,这很了不得,既需要统筹规划全局,又需要对实际的地质勘探有所了解。

万人迷?

刘彻难以置信,突然有点怀疑起后世人的审美……

他回想了一下当时看见的苏轼形象,老了,胖了,头发白了,还一脸胡子。

周瑜那种才是万人迷吧,再不济杜牧也行。

他心里嘀嘀咕咕道。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苏轼是什么样的人?苏轼首先,他是一个天才。】

高冈苍翠,青草依依,微风吹过,只见树叶在林间婆娑起舞。

“哇——”

突闻一声婴儿的啼哭。

而后绿意不复,露出一片片光秃秃的石岩,间或夹杂着几株枯黄的野草。

天幕打出四个大字:景佑四年

【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意思就是眉山出了三位姓苏的,把这里的钟灵琉秀全夺走了。三苏者何人,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了任。一家三口,整整齐齐,都是天才级别的人物,】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知道进士有多难考的隋唐文人倒吸一口凉气。

"一家占了三个席位……真是夺天之造化了。"李世民瞳孔微微放大。

一门三进士不可怕,可怕的是唐宋八大家拢共就八位。

已知八大家之首韩愈,虽然不知道这是怎么个评法,但是诗仙诗圣总得有席位吧,唐朝这边就三个了,那唐宋两朝大概率是对半分。既如此,那留给宋朝其他人的机会不多了……

李世民在心里一通分析,分析出了一个令人十分舒心的结果。

大宋比起我朝的人才辈出,还是略有所欠缺。

/>对比之后,李世民心下暗爽。

殊不知,唐宋八大家全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属于唐朝的就两位,韩愈和柳宗元。这局势啊,哪里是4v4公平游戏,明明是2v6不对称竞技。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起来苏轼他爹,年轻时和杜甫李白一样,任侠壮游,道遥得意。】

莫名被cue的李杜保持同步率若无其事地摸了摸鼻子。

游山玩水嘛,不磕碌。

【直到二十七岁才收心发奋读书,学习之余还不忘关怀儿子们的智育。二十年后,苏洵带着儿子们参加考试,然后一鸣惊人,两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直接轰动全国。"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这就是苏洵当时的感慨。】

【考中进士有多难?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完善时期,确立了日后科举考试三级考试、三年一考、封弥管录等基本制度,比之唐朝,考试难度有所降低的同时,也将更多的人才收拢了进来。】

天幕依次把宋朝科举制的相关内容放上。

“快快,抄录下来。”

大宋科举版本答案,来了,它来了。

一时间前朝关注科举考试者无不奋笔疾书,或令人奋笔疾书。

【即使这样,考中进士的难度依然不小,每年进士者不过数百而已。嘉佑二年,报考人数四十万,录取人数388人。清北这样全国top级名校每年录取人数都好几千,能中进士,苏轼苏辙相当于个考了清华的新雅书院,一个进了北大的光华学院。】

【这要是放在现在,家长们高低得哭着喊着要苏淘出书,就如何育儿,如何育好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谈讨。就算是在大宋,眉山苏氏在全国人民面前都刷足了存在感。】

“苏洵先生真会教。”

苦恼于教育问题的朱元璋眼前一亮,此刻的他和万千孩子学口口不好,多半是废了的家长对苏淘致以了十二万分的敬意。

普天之下的父亲母亲,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

【虽然苏淘本人名落孙山,但不代表他文章做的不好,他尤其擅长政论,文章明畅,著作颇多。因其经历实为不可多得的劝学典范,他还被编入了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也就是开头念到的那一段。】

r />【苏轼他弟苏嗽,同样牛到飞起,当官官至到尚书右丞,也就是宰相,是一家人里官职最高的一位。许多人对苏撤的印象可能只有苏轼他弟,但是在北宋年间,苏轼他也可以是宰相他哥。】

“好一个……宰相他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彻莫名被戳到了笑点,笑得嘴角抽搐。

【至于苏轼本人,那更不用说了,本视频核心人物,没他就没有这期视频。】

天幕的声音浮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